拼音:yǐxínɡbìnɡdúxìnɡɡānyán
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围生期母婴传播,又可经血、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也可由性接触传播。症状和体征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相似。部分急性肝炎可变为慢性肝炎,病程迁延,病情经久不愈,其中少部分会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甚至肝癌。极少数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肝炎,病情迅速进展恶化,病死率高。血清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为主要诊断依据。急性乙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采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的治疗可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新生儿乙肝疫苗普遍接种,有助于阻断母婴传播。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加强献血者及血制品管理是预防重要环节
类型:百科
来源:《辞海》(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