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ūɡěLiànɡ
(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在今湖北装阳),留川世事,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徐谋统一全国策略,即所谓“降中对”。从此成为刘备主要谋士。后刘备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性利,并占领刑、益,建立了蜀汉政权。章武元年(221年),助刘备称节,建蜀汉,任丞相。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务农积谷,并改善和西南各族天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曾恢复吴蜀联盟,得以专一攻魏,五次出兵争夺中原。后与魏司马懿在消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谥忠武侯。传曾单前连弩,能同时发肘十前,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有《诸葛亮集》
类型:百科
来源:《辞海》(第七版)